437必赢会员中心
本站首页
机构设置
工作动态
党纪法规
警钟长鸣
文化润廉
学思践廉
作风建设
当前位置:
首页
>> 正文
第112课:王安石“平生行止无污点”
作者:王冬老师廉洁课 发布时间:2022-04-04 信息来源: 阅读次数:
次
【关闭】
王子曰:上一期提到了王子久想推出的王安石这位先贤,如果不是因为他推行变法,他能获得的赞誉可能还要多得多,而恰恰因为他一意推行变法,触犯了当时不少人的利益,故而造成自己几经沉浮,在身前身后毁誉颇多。可是他在自身操守上无可指摘,连政敌都承认其“素有德行,平生行止无污点”,从几件小事可以窥见其德行和性格。
王安石(1021-1086),北宋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字介甫,号半山,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抚州)人,世称“临川先生”,自小文才出众,留下了“光照临川一枝笔”的传说。
他在各个官职任上,保持着清廉不苟,志行高洁的品行。如在任舒州通判时,家徒四壁,除了一些书籍外,几乎一无所有。吃的是最平常的饭菜,穿的是粗布衣服。即使后来官居宰相高位,也不曾改过简朴廉政的作风。以饮食为例,王安石不但自己粗茶淡饭,而且极其反对奢华宴请。遇不得不请之客,他也会力求节俭。作为改革家的王安石性格执拗,对生活品质无所追求,从以下几个小故事可以印证他的清正廉洁和质朴方正。
据记载,其儿女亲家萧氏子有一回到京城拜访他,王安石约其来府吃饭。第二天,萧氏整装盛服而往,以为相府必然盛宴招待。入府坐定,见
“
果蔬皆不具,其人已心怪之
”
。日过午,萧氏子已觉饥饿,但并没有开饭的迹象,又不敢离去。过了好一会,才上了胡饼两枚,猪肉四片,酒一杯。很快供饭,也只加了一道菜羹而已。萧氏平时在家吃得不错,面对如此简单菜席,
“
不复下箸,唯啖胡饼中间少许,留其四傍,公顾取自食之,其人愧甚而退。人言公在相位,自
奉类不过如此。”这萧氏亲家吃胡饼把四周撕下来不吃只吃中间,王安石反倒捡起来吃了,搞得亲家大惭而退。
也有不信王安石节俭的,有人告诉王安石的夫人,她丈夫喜欢吃鹿肉丝,因为看到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菜,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。夫人问,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?大家说,摆在他正前面。夫人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一下,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。结果,人们才发现,王安石只吃离他近的菜,桌子上照常摆着鹿肉丝,他竟完全不知道,这就是王安石的个性,于生活无所苛求。
王安石不仅不愿为大官,不愿发大财,对于女色等诱惑似乎也具有免疫力。史称“不溺于财利酒色,视富贵如浮云”。据说王安石的夫人曾经为他买了一妾。王安石见了问道:“你是干什么的?”其妾回答:“夫人要我来服侍大人。”安石又问:“你从何处来?”妾说:“我丈夫原是一低级军官,在运输粮草的过程中,船翻粮沉,家资全部没收还不够赔偿,就把我卖了以作抵偿。”王安石听了颇为动容,就问:“夫人用多少钱买了你?”答:“九十万钱。”王安石把夫人叫来,令将此女送回,还送了一些钱财,帮助她夫妇还清官债,使其夫妇破镜重圆,成就一段佳话。
王安石晚年退居江宁。有一年,王安石患了大病,以为自己将死,就把平生积蓄的俸银和所住的宅第,全都捐给了附近的僧庙。不料后来又病愈,而钱财已经散尽,只得在城中租房居住。他在元祐元年(1086)逝世。宋哲宗追封其为太傅,谥号“文”。从以上这几件事中,可以看出王安石不迩声色,慷慨钱财的品行。
王子曰:无论饮食自奉或是宴请宾客,作为官的王安石可谓节俭;吃饭只吃眼前一盘,可佐证其对于饮食享受没有特别追求;返回夫人购买的侍妾,成人之美,可见其心地善良;大病时能散尽千金回馈社会,可谓慷慨无私。作为改革家的王安石,可能其关注的不是钱财美色享乐这些世俗的追求了。他的诗词中出现的更多的是商鞅、张良、韩信、贾谊、诸葛亮、杜甫等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,他的诗词中多次出现咏梅花品格的诗句,这难道不是他真正追求的体现吗?